剥离拉力试验机主要用于测试材料或复合材料之间的剥离强度(如胶带、薄膜、胶粘剂、纸张、纺织品等的层间结合力),其使用方法需遵循标准化流程,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。以下是详细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:

一、前期准备
样品准备
根据测试标准(如 GB/T 2792、ASTM D3359 等)制备样品,确保尺寸、形状符合要求(如常见的 180° 剥离测试样品宽度为 25mm 或 50mm,长度需满足试验机行程)。
若样品为卷材(如胶带),需用裁样刀切割成标准宽度,避免边缘参差不齐影响测试。
对于需要预处理的样品(如恒温恒湿环境放置、老化处理),需按标准完成预处理后再测试。
设备检查与校准
检查试验机主机、夹具、传感器是否连接正常,电源、数据线无松动。
校准力值传感器(定期由专业人员校准,日常可通过标准砝码验证),确保力值测量准确。
检查夹具是否匹配测试类型(如剥离测试常用 “平面夹具”“缠绕夹具”,需根据 180°、90° 等测试方式选择),夹具表面需干净、无油污,避免打滑。
环境准备
测试环境温度、湿度需符合标准要求(通常为 23±2℃,50±5% RH),避免极端环境影响材料性能和设备精度。
清理试验机工作台面,确保测试区域无障碍物,避免样品或夹具运动时受阻。
二、测试操作步骤
以常见的 180° 剥离测试为例
开机与参数设置
打开试验机电源,启动控制软件(如电脑端专用测试软件),等待设备自检完成。
输入测试参数:
测试类型:选择 “剥离测试”(如 180° 剥离、90° 剥离、T 型剥离等)。
试验速度:根据标准设定(如胶带剥离常用 300mm/min 或 500mm/min)。
样品信息:输入样品名称、规格、编号等(便于数据记录)。
量程选择:根据预估剥离力范围选择合适的力值量程(一般为预估最大值的 120%,确保测试精度)。
样品装夹
将样品的一端剥开(若为粘合材料,需预先剥开 50-100mm 作为夹持端,避免直接拉扯未剥离部分)。
固定下层样品:将样品未剥离的一端夹入试验机下夹具,确保样品平整、无褶皱,夹持牢固(避免测试中打滑)。
固定上层样品:将预先剥开的一端反向折叠 180°,夹入上夹具,确保样品在垂直方向对齐,剥离线与夹具中心线一致(避免受力偏移导致数据偏差)。
调整夹具距离:通过软件或手动调节,使样品处于轻微绷紧状态(无初始拉力),避免松弛或过度拉伸。
开始测试
点击软件 “开始” 按钮,试验机上夹具按设定速度向上运动,样品沿 180° 方向被剥离,传感器实时记录剥离力值。
测试过程中观察样品剥离状态:若出现打滑、断裂位置异常(如非层间剥离),需停止测试并重新装夹样品。
样品完全剥离或达到设定行程后,设备自动停止,软件自动记录zui大力值、平均力值、剥离强度(剥离力 / 样品宽度)等数据。
重复测试
同一批次样品需测试 3-5 个平行样,以减少偶然误差。
每次测试后清理夹具,检查样品残留,确保下一次测试不受干扰。
三、数据处理与记录
测试完成后,软件自动生成力 - 位移曲线,可通过曲线分析剥离过程的力值变化(如是否存在波动、平均力值范围)。
计算剥离强度:根据公式 “剥离强度 = 平均剥离力 / 样品宽度”(单位:N/m 或 N/cm),去除异常值后取平均值作为zui终结果。
保存测试报告,包含样品信息、测试参数、原始数据、曲线图谱、结果分析等,便于追溯和比对。
四、注意事项
夹具选择:不同剥离方式(如 90°、180°、T 型)需匹配专用夹具,例如 90° 剥离需使用带有转角的夹具,确保剥离角度准确。
装夹规范:样品必须对齐、绷紧,避免歪斜或褶皱,否则会导致力值分散、结果失真。
速度控制:试验速度直接影响剥离力值(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力值偏高),必须严格按标准设定,不可随意更改。
安全操作:测试过程中禁止用手接触运动部件,样品断裂或剥离时需防止碎片飞溅,大型样品测试时需固定牢固。
设备维护:定期清洁夹具、润滑传动部件,避免灰尘或样品残留影响设备精度;长期不用时需断电防潮。